段勇

复兴中华文化 勠力同心护丝路

新华网首页时政国际财经高层理论论坛思客信息化房产军事港澳台湾 图片视频娱乐时尚 体育 汽车科技食品

2020年5月13日,首届“丝绸之路”周于浙江杭州开幕。活动期间,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丝绸之路文物科技创新联盟常任执行理事段勇接受新华网采访。段勇讲述了上海大学和丝绸之路文物科技创新联盟在丝绸之路保护和研究方面的工作,分享了他对走好新丝路的观点。他建议,各方共同研究并采取有效行动,更好地保护楼兰故城、尼雅遗址等丝绸之路文化遗产。

精彩观点
1
段勇
丝绸之路文物科技创新联盟是如何成立的?
2017年经赵丰馆长提议,6月在杭州中国丝绸博物馆由20余家单位发起,10月由40多家单位在上海大学正式成立“丝绸之路文物科技创新联盟”。这是以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为骨干,迄今在全国一带一路领域最大的文化遗产保护组织,成员既有文物保护科研单位,也有从事文物保护的科技企业,其中还有2家境外(英国和泰国)成员,具有一定的国际性。  
联盟的领导机构主要由五大常任执行理事单位组成,即敦煌研究院、新疆自治区文物局、陕西文物保护研究院、中国丝绸博物馆和上海大学,另有若干非常任执行理事单位,每年设轮值主席一名,联盟秘书处永久设在上海大学。
1
段勇
上海大学作为一所知名高校,对丝绸之路的保护有哪些成就?
上海大学是联盟常任执行理事单位中唯一的一所高校,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是由国家文物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的,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唯一一个强调基础研究的机构,拥有国家973首席科学家罗宏杰教授和云冈石窟保护的主要负责人黄继忠教授和“国家千人”黄骁等领军人物,其中罗宏杰教授的“考古现场脆弱性文物临时固型提取及其保护技术”获得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黄继忠教授2020年获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石窟文物本体风化病害评估系统及保护技术研究”专项,都对丝绸之路沿线文物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1
段勇
丝绸之路文物科技创新联盟在丝绸之路方面已经做了哪些工作?
丝绸之路文物科技创新联盟每年举办一次年会,第一次年会在敦煌,第二次年会在西安,协调举办专业研讨会、开展专业人员培训、承担文物保护课题、组织文保技术联合攻关、协调文物保护行动等。  
中国丝绸博物馆近年在“丝路之绸”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成绩,不仅中国丝绸起源方面不断发现新的考古实证,也在丝绸的国际传播方面突破了传统认知。联盟除了在国内开展以丝绸之路沿线文物保护为主的研究课题和实践项目,还开始介入国外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比如陕西文物保护研究院受国家主管部门委派参与了缅甸蒲甘地震受损佛塔的抢救修复工作。联盟在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正发挥越来越显著的作用,也越来越收到社会关注。
1
段勇
您认为丝绸之路对沿途国家和人民产生了哪些影响?
丝绸之路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的文化遗产,可以说:“一条丝绸之路,半部世界历史”。  
丝绸之路对中国的影响尤其重大:我们通过丝路输出了丝绸、瓷器等各种古代奢侈品和养蚕缫丝、大规模造纸、火药配方等先进技术,影响到外面的物质社会,但很少触及其精神文化层面。  
我们通过丝绸之路,除了输入小麦、大豆、番茄、胡椒等各种农副产品,还有西方音乐舞蹈艺术,更有佛教、祆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意识形态,不仅改变了本土物质社会而且在某种程度上重塑了中华精神文化。
1
段勇
当前是弘扬丝绸之路精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落地生根、持久发展的迈进阶段,走好新丝路,我们应该怎么做?
上海大学每年牵头组织一次丝绸之路文化遗产考察。我们经过调研发现,近年来西北地区降雨明显增多(有人认为是三峡工程的影响,其实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因此似乎带给我们一些意外惊喜,比如干旱的沙漠地区降雨增多、河流重现,黄土高原重现青山绿水景象,严寒的冬季逐渐成为儿时记忆。  
这种趋势却直接威胁到西北地区广泛分布的土质遗址和脆弱文物,包括著名的楼兰故城、尼雅遗址等地面建筑遗存和地下埋藏的干尸、文书等文物,急需研究对策比如是否要搭盖保护棚、建立地下防水设施等,否则那些地区在干旱条件下保存了几百年上千年的珍贵文物有可能毁于近几十年的气候环境变化。全球变暖如果持续下去而且不可逆转的话,地球的生态系统都将打破,因此急需各方共同研究并采取有效行动。  
此外,为了进一步扩大丝绸之路和丝路之绸的影响,展示丝绸之路的最新科研成果,凝聚国内外丝绸之路科技保护力量,中国丝绸博物馆发起并举办了此次丝绸之路周宣传活动,丝绸之路文物科技创新联盟积极响应,希望能形成一个新的文化品牌。  
(文字:吴佳蔚 金心怡 编辑:顾婷婷)
01002010002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