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主页 焦点网谈 潮起浙江 视点追踪 权威发布 商界财富 服务广场 浙江网群
专题主页 >> 9月24日钱江潮涌现场直播主页
网络直播
潮起网络
钱潮成因
钱江潮传说
名人观潮
百家咏潮
潮起浙江
休嫁弄潮儿 潮今亦失信
      ——钱塘江涌潮为什么会失信

  潮汐既然是海洋水体受天体吸引力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周期性行为,那它应该是周而复始、永不误期的。钱塘江涌潮为海洋潮波在钱塘江河口这种特殊地形条件下的特殊表现,当然也遵守这种规律,可是唐代的孙承宗在他的《江潮》一诗中却写道:“休嫁弄潮儿,潮今亦失信;乘我油壁车,去向钱塘问”。所谓失信,也称失期,就是该有涌潮的时候,看不见涌潮。

  汹涌壮观的钱塘江究竟有没有失信?让我们先从孙承宗生活的年代查起吧。

  孙承宗生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卒于崇祯十一年(1638年)。在他有生的75年中,杭州的钱塘江涌潮有过两度失期的记载。一次是在隆庆三年(1569年)七月至六年(1572年)四月,孙承宗还不到十岁;另一次是万历三年(1575年)七月至六年(1578年)四月,孙承宗已是少年。可见,虽然他不一定亲眼见到过涌潮失期,至少也听到过传闻,才写下了这样的绝句。

  其实,历史上钱塘江涌潮失期的现象并非明代才有,早在南宁咸淳十年(1274年)就曾有“钱塘江潮失期不至”的记载。德祐二年(1276年)二月,元军初到杭州,因不知涌潮的厉害,扎营在江干沙滩上,杭州百姓和宋室暗喜,急切盼望涌潮到来,将元军连营卷去,不料“江潮三日不至”,无不为之大惊,以为天助元军,宋皇朝天数已尽。为此,吴兴华《钱塘江怀古》诗中有“铁甲屯江潮之上”之句。无独有偶,元末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也有“元祚终于至正之丁末,……潮亦不至,但略见江水微涨而已”的记载。难怪明代田汝成会发出“昔宋末海潮不波而亡宋,元末海潮不波而亡元,亦天数之一终也。盖杭州是闹潮,不闹,是其变矣”的感慨。更巧的是明末,顺治二年(1645年)六月,清兵进入杭州时,“多铎进取浙江,驻营江岸,敌兵见之,以为潮至必淹没,乃江潮连日不至,惊以为神助……”。顺治三年五月,“时夏旱,水不及马腹,数日,潮不至,贝勒被重甲麾众渡江……”。

  此外,元代的至正十二、十三和二十年(1352、1353和1360年),明代的嘉靖十三年和二十六年(1354和1547年),清代的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道光二十一年至二十五年(1841—1845年),都有涌潮失期的记载。明人还专门给它起了名字,称为“冻死潮”、“晒死期”等。

  钱塘江涌潮既然是东海潮波在钱塘江河口特殊地形条件下的特殊表现形式,就必然要受河口地形条件变化的左右。上述涌潮失期现象全部发生在杭州。唐宋年代,钱塘江江道顺直,潮头直冲杭州,故而杭州上下,潮势强劲。后因杭州湾北岸逐渐北退,南岸则向北淤涨;而杭州至海宁间江道又由南北移,河道由直变弯,长度增加,涌潮也随之下移。随着历史的发展,江道的演变,杭州的潮势便有所衰退。另外,钱塘江口河口的泥沙主要来自大海,涨潮流中挟带着大量泥沙,落潮时部分泥沙落淤在河口段,靠每年汛期上游来的山水将泥沙往下冲移。一旦遇上雨少天旱,山水流量小的年份,便造成河口江道淤塞,妨碍潮波传播。当江道淤塞较严重时,涌潮便不能到达杭州。所以,涌潮失期并不是没有产生涌潮,而是传播受阻,到不了杭州。

  近二三十年内,涌期失期现象也常有发生。不仅杭州市区,而且赭山、乔司一带也曾出现。1976年开始,钱塘江山水偏少,加上1978—1979年连续干旱,海宁八堡东面江心的沙洲北移,甚至同北岸相连,江道在这里又形成了一个大弯,涌潮不仅传播不到杭州,连海宁盐官镇的涌潮也大为减弱,以至于来观潮的中外游客有兴而来,败兴而去,感叹“海宁观潮名存实亡:,”只有人潮,没有涌潮“。其实,只要地点选择得当,仍可以欣赏到颇佳的涌潮。还有不少人以为前几年涌潮衰减是河口两岸大规模围涂的结果。其实,河口大规模围涂并不能消灭涌潮,纵使按江道整治规划围涂直至澉浦,涌潮也将仍然存在,只是观潮的最佳地点将随之下移。

  从80年代中开始,钱塘江流域雨水转多,江道逐渐冲通,涌潮也跟着壮观起来。1987年以来,涌潮潮头可以上溯到九溪珊瑚沙以上,甚至到达浦阳江口。杭州附近曾连年发生涌潮打翻船只,甚至涌潮冲上岸掀翻汽车。

Copyright © 2000-2001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社浙江分社新闻信息中心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通讯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华网浙江频道主编信箱:zhejiang@xinhuanet.com
webmaster:zhejiang@xinhu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