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主页 焦点网谈 潮起浙江 视点追踪 权威发布 商界财富 服务广场 浙江网群
专题主页 >> 9月24日钱江潮涌现场直播主页
网络直播
潮起网络
钱潮成因
钱江潮传说
名人观潮
百家咏潮
潮起浙江
潮来潮去原无定
          ——最佳观潮地点为什么会变

  杭州以西湖景色优美闻名于世。在杭州当了三年刺史的白居易,离任十二年后,还认为“江南忆,最忆是杭州”。这固然是因为能在“山寺月中寻桂子”,也还由于能在“郡亭枕上看潮头”,所以,他念念不忘“何日更重游”。也许有人要问:观潮不是在海宁市盐官镇吗?白居易怎么能在杭州观潮呢?其实,在白居易生活的时代,看潮是在杭州,至于盐官看潮,是明末以后的事。

  如今,每年阴历八月十八日,都有数十万人到海宁沿江看潮。有时能大饱眼福,兴高采烈;有时却大失所望,扫兴而归。这固然因各年涌潮大小不同,但也因观潮地点的变迁。
  观潮地点之所以会变,主要是由于河道变迁的结果。

  在距今六七千年前,钱塘江在富阳便进入大海。河口既不成喇叭形,也就没有涌潮。在以后的几千年里,太湖平原逐渐形成,随之出现了钱塘江河口和杭州湾这个喇叭口,从而形成了产生涌潮的地形条件,涌潮也就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渐壮观起来。

  现存钱塘江观潮最早的文字记载是晋代顾凯之的《观潮赋》;唐代,杭州观潮成风,出现了大量的观潮诗词歌赋,观潮地点在今南星桥以西至六和塔一带,而以樟亭观潮最盛;南宋偏安临安(今杭州市)时,由于高宗赵构“直把杭州当汴州”,一味追逐享乐,迷上了杭州的潮景,杭州观潮风气达到顶峰,使阴历八月十八日成为盛大的节日。

  晋唐至北宋中期,钱塘江河口的海潮和江流从龛山和赭山之间进出,因两山对峙如门,称为“南大门”,又称“鳖子门”或“海门”。整个河口和杭州湾呈一顺直的喇叭状。涌潮自海门直冲杭州,所以,杭州市郊以及沿江凤凰诸山皆为观潮胜地。白居易在凤凰山右侧刺史衙门里的虚白亭(即郡亭)鸟瞰江面,涌潮自然尽收眼底。可以想见,他倚着枕头斜靠在凉榻上,透过江上茫茫薄雾,只见海门初生的涌潮一线横江,伴着隐隐雷声,长驱直入,转眼间便“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涛翻三月雪,浪喷四时花,泄练驰千万,惊雷走万车”,潮头沿岸扫过,浪花直喷近岸屋顶,倾泻如骤雨;继而潮头直冲峙立江中的浮山,洄洑激射,翻腾不已。面对此景,怎不令人心潮澎湃,叹为观止!难怪他要发出“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不独光阴朝复暮,杭州老去被潮催”的感慨。

  江道走南大门时,海宁盐官城南门至江边为一片大沙滩,宽达三四十里。自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前后开始,江道发生“三门变迁”,这片沙滩逐渐坍失。到明嘉靖九年(1530年)海决,江道逼至盐官城下,首次由“北大门”进出。在盐官南门城楼上,便可看到“海潮薄岸,怒涛数十丈,若雪山驾鳌,雷奔电激”的潮景。杭州的涌潮,则由于河口变弯曲,流路增加十多公里,沿程潮能损耗增大而开始衰退,并不时出现涌潮“失期”现象。在此期间,江道曾在三门之间来回摆动,盐官和杭州的潮景也随之变化。直到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江流稳定走北大门后,盐官的潮景才最终胜过杭州。

  盐官潮景胜过杭州的另一原因是原在杭州的交叉潮也下移到盐官。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从60年代开始大规模治江围涂,到70年代初,海宁八堡以上江道已缩窄一半,盐官的交叉潮又下移到八堡;随着治江围涂的发展,八堡以上江道又进一步缩窄到原宽度的1/2—1/5,从1987年开始,交叉潮更下移到新仓一带江面。

  随着河口口门下移,涌潮也向下推移。这是造成观潮地点变迁的第一个因素。造成观潮最佳地点变迁的另一个因素是河口江道局部冲淤变化。

  钱塘江上、中游,山青水秀,山水挟带进入河口的泥沙不多。河口河床主要是由潮流带入河口的粉沙土构成。这种泥沙缺乏粘性,既容易落淤,也容易冲刷。由于天文、气象条件变化,外海进入河口的潮汐大小和流域下泄的山水多少也随之变化,因而山水和潮水的相对势力随之而变,造成河口河床上下冲淤频繁,南北涨坍不定。加上涌潮在传播过程中,又受当时的风向和风力影响,涌潮本身变化多端,观潮的最佳地点也就迁徙不定。60年代,有时以南岸萧山头蓬的涌潮为佳。现在,头蓬已深处新垦区内,距江边达8公里之遥。80年代初,最佳观潮地点在萧山十七工段和赭山湾九号坝等地。难怪元代马致远会发出“浙江亭,看潮生。潮来潮去原无定,惟有西山万古青。……”的感慨。

  在潮势较盛的年份,观潮的位置的选择并不显得很重要。通常观潮的地点,如海宁盐官、八堡等地,虽然不一定是当时最佳的地点,但可观赏到令人满意的涌潮。在江道淤塞较重、潮势不旺的时候,就得慎重选择观潮地点,否则就会有兴而来,败兴而归。

Copyright © 2000-2001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社浙江分社新闻信息中心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通讯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华网浙江频道主编信箱:zhejiang@xinhuanet.com
webmaster:zhejiang@xinhu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