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企业经理人,写书不是我的本职工作,我从来不为写书而写书,而是为提升价值而写书,所以也从来没有明确的写书计划。我这两本书以及其他出版的近20本书都是我“长期积累,偶然成书”的。
以《南存辉观点》为例,十年前我兼任《正泰报》总编,常思考如何把报纸办得“好看”一些。在一次编委会的讨论中,大家认为南存辉董事长讲话很有特点,喜欢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故事来说明深刻的道理,提议在报上开个栏目,以“讲故事”的形式把南董的这些言论记录下来。到2014年正泰创立30周年的时候,栏目已经积累了100多篇文章。我们精选部分文章编成一本书《南存辉讲故事》,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后来又将《南存辉讲故事》改版“升级”为《南存辉观点》,对原来的书去粗取精,加上新的故事重新出版,同样获得了好评。
《一路上都是故事》也是“偶然”之作。我认为一切美好来之不易,转瞬即逝,所以特别想抓住瞬间的美好。反映在写作上,我有“走一路,写一路”的习惯。这于我而言是一种生活的记录,于读者而言是思想的分享。某一天,我遇到了从国外支教回来的前同事,谈起国外两年的经历,她感慨:“这一路上都是故事”。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想起这些年我零星记下的“行走”文字,也正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于是我在近30万字的同类文章中选出94篇,汇编成《一路上都是故事》出版,这本书中既有我随公司董事长行走国内外的所见所闻,也有与同事结伴而行的所思所想,当然也有家人出行的所娱所乐。